前三季度,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,渭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以“三个年”活动为主线,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,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,但部分指标受统计核查边际影响,增速有所下降。
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前三季度,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8.3亿元,同比增长0.8%(全市排名第3,高于全市5.1个百分点)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4.7亿元,增长3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234.4亿元,同比下降4.5%;第三产业(服务业)增加值199.2亿元,增长7.5%。三产占比1:53.5:45.5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1.58%(全市排名第10)。
一、农林牧渔业稳步增长
前三季度,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4.6%(全市排名第2),较上半年增长0.1个百分点。(一)蔬菜产量增长平稳,全区蔬菜产量5534吨,较上年同期增长3.4%。(二)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。生猪、肉牛、羊、活家禽存栏较上年同期增长8.7%、18.1%、14.8%、5.1%,生猪、肉牛、羊、活家禽出栏较上年同期增长6.9%、62.3% 、 2.9%、19.3%。
二、规模以上工业下滑明显。
前三季度,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下降9.35%;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9.6%(全市排名第4,四区第2),较上半年下降 14.6个百分点。全区四大支柱产业全面下滑,其中:铁路、船舶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,增加值增速-51.2%,拉跌全区8.44个百分点;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-4.4%,拉跌全区0.69个百分点;通用设备制造业,当月增加值增速-14%,拉跌全区1.22个百分点;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,累计增加值增速-2.9%,拉跌全区1.01个百分点。
三.建筑业增速放缓
前三季度,全区89户建筑业企业产值累计同比增长0.26%。建筑业增加值增速0.9%,较上半年下降4.94个百分点。(一)从产值类别看,建筑工程产值同比增长1.3%;安装工程产值同比下降7.1%;其他产值同比下降50%。(二)从签订合同看,签订合同金额同比下降6.5%。其中:本年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10.8%;上年结转合同额同比下降0.7%。
四.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
前三季度,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8.5%(全市排名第6,高于全市6.9个百分点),较上半年下降15.5个百分点。从投资结构看,1—9月份投资项目累计上报投资额占投资总额66.6%,同比下降13.1%;房地产累计上报投资额占投资总额33.4%,同比下降25.2%,房地产投资拉跌固投增速。从产业结构看,一产投资增长58.8%,二产投资下降1.5%,三产投资下降24.7%。按投资行业看,工业投资下降1.2%,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6.7%,文化产业投资增长121.1%,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2.2%。从投资后劲看,目前在库项目298个,比去年同期减少216个,且房地产市场低迷,企业投资信心下降,部分投资项目建设接近尾声,难以支撑投资稳定增长。
五.社会消费品市场下行压力加大
前三季度,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.2%(全市排名第9,低于全市2.6个百分点),较上半年下降7.4个百分点。(一)四行业同比增速相继下降。1-9月,全区批发业实现零售额同比下降6.2%;零售业实现零售额同比下降8.2%;住宿业实现零售额同比下降16%;餐饮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.2%。(二)居民消费预期不足。部分商品需求下滑,1-9月限额以上化妆品类、日用品类、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为4.9%、33%、22.9%。
六.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
前三季度,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03元(高于全市1259元),同比增长4.9%(全市排名第11,低于全市0.3个百分点),较上半年下降0.2个百分点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38元(高于全市2282元),同比增长8.1%(全市排名第7,高于全市0.1个百分点),和上半年持平。前三季度,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3.2个百分点,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.12,较上年同期缩小了0.07个百分点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。
七.财政收支实现稳定增长
前三季度,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.2亿元,同比增长41.2%(全市排名第3,高于全市27.4个百分点),较上半年增长29.6个百分点;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7.8亿元,同比增长6.9%(全市排名第6,高于全市2.5个百分点),较上半年提高2.3个百分点。
八.“五上”企业培育成效显著
前三季度,全区(含2022年年报企业数)新增“五上”企业76户,其中年度新增60户(八马地区24户),月度新增16户(八马地区2户),比去年同期增加16户,“五上”企业新增数量全市第1。按行业分: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户,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7户,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1户,房地产2户,服务业5户。